貞觀十五年(641)至顯慶元年(656)由魏徵等主持修纂,是唐代官修的一部目錄,是繼《漢書藝文志》後,我國現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錄。 該書共著錄書目7213部、59302卷,種數待考證,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,但後附入道佛二家,共六個部分。 《隋書經籍志》原是唐貞觀年間《五代史志》的原稿,後併入《隋書》、系根據柳□的《隋大業正禦書目》作為底本,並參考阮孝緒的《七錄》分類體系而成,利用隋代遺書一萬四千四百六十六部,八萬九千六百六十六卷與《隋大業正禦書目》核對,刪去重複,按經、史、子、集四部四十類著錄,既反映隋朝一代藏書,又記載六朝時代圖書變動情況,並最終確立了四分法在目錄學中的地位,也是現存最古的四分法目錄書。 《隋書經籍志》開中國古代圖書著錄四分法經史子集命名的先河,確定了四分法在古代目錄學中的地位。該書所著錄的經部著作及其儒家類文獻,並大序、小序、注釋等,至今仍不失為考見唐以前儒家著述概況的重要資料。該書還擁有目錄書“辨章學術,考鏡源流”的優點,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。